上一堂「慰安婦」的課: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epub

上一堂「慰安婦」的課: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
上一堂「慰安婦」的課: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

战后80年,当台湾的「慰安妇」全数离世,
该如何向下一代传承战争记忆?

来自日本第一线的教学现场──
一位不畏右翼攻击的中学教师,
逾20年教授「慰安妇」议题的战斗纪录!

1990年代,亚洲各国幸存的「慰安妇」陆续现身,揭开深藏多年的二战伤痕。此后,日本有七家出版社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载入了「慰安妇」的叙述。然而,随着右翼势力对教科书出版社的攻击和施压,至今仅剩两家教科书仍保留这段历史,而在课堂上教导这个议题的教师也寥寥无几。

本书的作者平井美津子是一个例外。她是大阪一所公立中学的社会科老师,曾亲赴韩国访问年迈的「慰安妇」、到冲绳听取「姬百合学徒队」幸存者的证言,并将这些历史化为教材,与学生共同思索战争的真相与记忆的责任。二十多年来,她挺住右翼政客的抹黑与校方要求「不准教」的压力,持续地教授「慰安妇」议题。

当台湾的「慰安妇」已全数离世,如何让下一代理解战争与性暴力的关联?如何让加害与受害的历史不再沉默?如何唤起学生对历史议题的兴趣,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辩证?本书作者以恳切反思的笔调,丰富扎实的课堂经验,写下自己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心路历程,提供给所有关注「慰安妇」议题的人们,一份宝贵的实践纪录。

书摘:

歷史課不可能避而不談戰爭。學生曾經問我:「老師,妳喜歡戰爭嗎?」我問他:「為什麼這樣問?」學生說:「因為老師每次只要提到戰爭就很激動。」我回答:「怎麼可能喜歡。但如果我一提到戰爭就很激動,那是因為我想好好跟大家說,讓大家理解戰爭的真實情況。」

所謂學習戰爭,並不是要像戰前一樣學習「殉國佳話」。戰前,本國史及修身課堂會教導學生,國民是如何英勇奮戰,付出自己的性命為國家效力。

然而,現在之所以要學習戰爭,是為了好好看清戰爭中的各個面向,包括引發戰爭的過程、加害、受害、抵抗與反戰,以及助長戰爭等,理解戰爭的真實情況,進而形成防止戰爭再次發生的力量。現在我們所需要的,不只是主張「不要有戰爭」,更是從史實來理解戰爭發生時會出現怎樣的狀況。孩子們理解戰爭的契機,已逐漸不再來自祖父母等自己的家人,而是來自學校和媒體。每年暑假前,我都會將聚焦戰爭的電視節目表印出來發給學生,同時叮嚀:「大家至少看看其中一個節目喔。」1

二○一七年夏天,我收看了NHK播放的ETV特輯「告白:滿蒙開拓團的女性們」(八月五日播放),受到很大的震撼。該節目深度挖掘黑川開拓團一共六百五十人,從岐阜縣移居舊滿洲(中國東北部),戰後差點被迫集體自盡卻存活下來的歷史。開拓團以交出十五位未婚女性作為交換條件,讓蘇聯士兵擔任開拓團的護衛。戰後經過了七十年,當時的女性才將封印的事實公諸於世。不知道戰爭結束後的七十多年,對這些女性來說是怎樣的一段歲月。這些女性很長時間不得不引以為恥,將這些事深藏在心裡活下去。

就像這些滿蒙開拓團的女性以及「慰安婦」的例子,性暴力總會伴隨戰爭出現。這些事並非戰爭中的個別經歷,而是戰爭的本質。我總覺得,戰爭作為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,但作為現實卻離我們越來越近。正因如此,我希望可以教導學生戰爭的本質,而戰爭的本質正是「慰安婦」問題。我已經堅持教導「慰安婦」問題二十年,今後也會持續堅持下去。這本書的內容,是我所教授的「慰安婦」問題的課堂紀錄,也是我跟學生們一路上相互學習至今的生活史。

「這位是不屈服於右翼的攻擊,持續教導學生『慰安婦』問題的平井女士。」

每當我演講的時候,經常有人這樣介紹我。邀請我去演講的主辦單位對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但對於不認識我的人來說,我的形象馬上就變成「戰鬥的人」。接著聽眾們提出「右翼的攻擊指的是什麼?」「『慰安婦』問題會受到攻擊嗎?」等種種疑問。

這時我會半開玩笑的說:「看來我應該在名片上標註『戰鬥教師』呢。」然而,我心裡想的其實是:「戰鬥?這是在說我嗎?」

我在跟什麼戰鬥?為何我如此堅持關注「慰安婦」?為何我會被貼上「反日教師」的標籤?

任教超過三十年,我究竟教了怎樣的課?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,我試著回顧了自己教授的課堂。

如果你对《上一堂「慰安婦」的課: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》这本书感兴趣,可在下面下载本书的epub版本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