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年前,就有人说出版是一个黄昏产业,虽说是黄昏,但这个太阳一直吊在半山腰,就是不落下,所以就只好一直黄昏下去。我是希望它早早地落下的——不然看不到明天的太阳——也正因为那样吊着,所以就给了一些人错觉,以为不是出版业的黄昏,而是辉煌。近年来,各种平台,首先是电商,然后是抖音小红书之类的私域,卖书卖得红红火火,让人以为出版业迎来了大发展,其实不过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罢了。出版业到底是不是黄昏,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。
现在,除了自知,他知也是很明显得了。根据开卷数据、中金数据等统计可知,今年的出版业可以说是每况愈下。总结一下今年的出版业状态:
一、市场总体特征:增长停滞、深度分化、压力巨大
- 市场数据疲软:整体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增长停滞,码洋(定价总额)仅微增0.73%,实洋(实际销售额)则同比下降0.31%。另一数据更显示码洋同比下降9.64%,市场持续承压,「止跌」成为行业核心目标。
- 结构性分化严重:少数品类(如教辅零售、部分大众图书垂类)和渠道(仅内容电商)增长,但多数细分市场和渠道均在下滑。行业呈现「冰火两重天」的局面。
- 全产业链承压:困境从销售端向上游蔓延,导致图书经销商倒闭、中小型出版商现金流危机、印刷厂开工率不足等连锁反应。
二、核心困境与底层逻辑转变
- 渠道格局剧变:以抖音为代表的内容电商成为唯一增长的渠道(同比增长47.62%),但增速放缓。传统实体店和平台电商持续萎缩。
- 价格战升级:线上渠道的恶性折扣战持续挤压利润空间,正版图书价格与盗版趋同,导致「定价上涨」与「售价承压」的矛盾加剧。
- 商业模式转型困难:
- 考核方式从「码洋」转向「利润」的尝试受阻,因为成本核算不清、实销数据被渠道掌握。
- 数位化转型仍停留在电子书、有声书代工等初级阶段,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。
- 生产逻辑错位,行业从「创意驱动」严重向「流量驱动」倾斜,导致原创力萎缩,新书首印量下滑。
三、重点板块的变局
- 教育出版(教辅):
- 市场转移:受出生率下降影响,校内征订量下滑;但「双减」政策使家长自主购买需求增强,零售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。
- 竞争加剧:传统教辅品牌、新兴品牌、跨界的大众出版机构以及科技公司(如科大讯飞的学习机)纷纷入局,市场竞争白热化。
- 政策重塑:「一教一辅」等强监管政策深刻改变了行业生态。
- 新增长点:职业教育教材教辅成为异军突起的蓝海市场。
- 大众出版:
- 少儿图书困境:作为重要支柱,少儿出版面临流量见顶、折扣触底的巨大困境,销售下滑普遍,市场高度集中于头部品种。
- 爆款路径单一:成功打造爆款的模式高度依赖三种路径:热门IP带动、话题性产品(影视/名人效应)、老书翻红。这也反衬出行业原创能力和主动创造议题能力的萎缩。